第(3/3)页 “最终一关,由您亲自主持。拔头名为状元,入中枢任职;其余入选者,授县令、郡丞等职,充任地方。” 他将设想娓娓道来,从制度框架到施行细节,一一陈明。 二人对坐长谈,直至夜深,方将整套体制梳理清楚。 嬴政凝视纸上所记,低语:“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推行,贵族必有反弹,选官之法也将彻底更易。” 这制度一旦落地,权贵世袭之路将被拦腰斩断。 “传李斯、吕不韦,速来见朕!” 嬴政扬声唤道。 “诺!” 内侍领命而出。 科举之议虽立,考什么内容,尚无定论。 制度能否落地,另当别论。 约莫半炷香的时间,吕不韦与李斯匆匆入殿。 二人行礼毕,抬眼见执夫亦在侧立。 嬴政将二人唤至案前,递上誊写完毕的科举条陈。 两人逐字阅览,神色骤变。 “陛下,此法虽妙,然恐难获宗室贵胄之首肯。” 李斯合卷进言。 吕不韦则另持一见:“臣以为此制可施。唯乡试一关,推行不易。” “地方官吏良莠不齐,未必识才;寒门俊彦,或遭埋没。” 他垂首禀报。 关键在于,英才若卡在基层,后续层层选拔皆成空谈。 至于会试、殿试两关,反倒稳妥可行。 此节,执夫亦曾深思。 “然相较察举旧法,科举已胜出甚多。不妨于会试场外设登闻鼓一面。” “凡自认才堪任用却落选者,可击鼓申述。” “若经查验确有实学,准其补入会试。” “然若终未通过,则其本人及子孙三代,不得仕宦。” 执夫徐徐道来。 乡试设于各县,会试置于各郡。会试过关者,再加一轮由吕不韦与李斯遴选人员命题的统考。 脱颖而出的三人,方得入殿试,由嬴政亲授状元之位。 如此安排,可减帝王负担。 天下郡县众多,即便百中取一,会试中榜者亦不在少数。 若无中间考核,嬴政亲阅卷册,势必要连轴数日。 此议既出,嬴政颔首称善,吕、李二人亦无异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