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扩张建城这么大的事,桃源村人人有权参与。 李绍让乡兵队员拿着铜锣,全体出动。分几个方向绕村,通知村民们每家每户出一人,到村中心广场参加会议。 没办法,私塾和泠姑娘口中的扫盲班刚刚兴建,好多人依然是目不识丁状态。 交通靠走,通讯靠吼。 有数的骏马,大家舍不得拉车用,别说随随便便给人骑了。偌大村子,只有林思泠几人,通过奖励拥有马匹。 六千余户,即便有些人因故不能到场,也有超过五千余人,第二天齐聚广场中心。 村民们极少参加这种大型聚会,好奇兴奋得不行。纷纷打听,因为什么大事聚会? 整个会场,黑压压一片人头。 林思泠提出的喇叭、传声筒,尚勇等人还在研究实验阶段。这种时候,公玉谨、苻宸这类武功高手,便派上大用场。 运用内力说话,将声音传递到会场每一个角落,让在场人都能听清。 桃源村一旦遇到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大事,就会召开这种聚会,举手表决。 少数服从多数。 村规、土地法、各级行政治安管理条列、薪资待遇什么的,全是用这种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 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规则,才会受到村民们的真心拥护。 苻宸提议的建城计划,获得全民一致通过。 汇集近三万人口的桃源两村,所有外来流民的希望之地,其实早可以不用“村”自谦。大虞国的一些大城镇,也不过数万。 建城是完全可行的。 于是,桃源村在这次大会后,正式更名为桃源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