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朱元璋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而是表现出平等的态度,将徐鼎臣也称作爱卿,因为他即便现在年龄小不能做官,但只要稍稍历练几年,必定是大明股肱之臣。 年龄小,就意味着有无限可能啊! 更何况,他身边还是秦枫做老师,更加前途不可限量。 皇帝一开口,其他人自然不敢再叽叽喳喳,只是用三分不以为然,七分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个年龄最小的贡士。 这道题目,你能破么? 皇帝问的是治国之道,如尧舜一般的古之圣贤,跟现在的治国之策,应该如何协调看待? 徐鼎臣向前两步,先向皇帝规规矩矩地躬身为礼,然后微微挺直身子,仿佛压根没听到身后那些惊咦声,也浑不在意无数聚焦在他身上的目光。 这道题……我虽然说不好,但刚好是老师前天跟我重点分析过的呀! 老师,真乃神人也! 有了那番讨论,徐鼎臣真的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略一整理思路,徐鼎臣微微吸一口气,便侃侃而谈,稚嫩的童音,在皇城诸多宫殿之间回荡,只是一开口,便让无数人脸色变幻,对这个小孩童,有了全新的认识。 “余尝谓尧舜之道,中而已矣。见而知之者,此道也;闻而知之者,亦此道也。乐之者,此道也,而述之者,亦此道也。道岂二乎哉?孟子曰:有尧舜至于汤,五百有岁。岁禹、翱陶,则见而知之者。同时而同道也。若汤,则闻而知之者。时不同而道同也。盖当时尧授舜,舜授禹,三圣人相授而守一道。观其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妙,禹固受之……” 这! 说得好啊! 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更难得的居然还能引经据典,把典籍中的那些记载,运用得极其灵活巧妙。 这,真的是一个孩子能想出来的东西?! 一言既出,满场皆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