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陛下,您这是抄袭啊-《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第(2/3)页

    朱元璋眉头皱起来,感觉到有难度了。

    毕竟,他的文化程度都是后补的,跟系统学习过的读书人,终究还是有很大差距。

    凭借自身能力,朱元璋只能依稀记得,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说的是天地大自然养育万物生灵,然后引申到如何养育天下万民的道理。

    道理是明白,但是要让朱元璋引经据典,把这里面的内涵解说清楚,就有些为难。

    沉思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虽然脑子里的东西不算多,但胜在地位崇高,高屋建瓴,倒也能说得透彻,自有一番别开生面的解释,却是那些只会死读书的读书人,远不能及的了。

    不会越来越难吧?

    朱元璋有些忐忑,按这个难度升级,接下来自己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了,总不能交白卷……

    第三题,映入眼帘。

    虽然朱元璋看得真切,但只能假装看不到,依然是由毛骧念了一遍。

    题目:倘若你是某县县令,遇到有人击鼓鸣冤,状告当地某富户逼奸民妇,致使无辜妇人惨死,家中男人亦是精神恍惚。富户背景不凡,与当地知府沾亲。你作为父母官,会如何判案?

    嗯?!

    朱元璋一愣。

    很自然地,他感觉到这道题,很熟悉。

    咱好像见过啊!

    不需要特别回忆,朱元璋眼前顿时浮现出一个疯疯癫癫的男人,闯入县衙,状告当地黄老爷,后来那黄老爷虽然到案,却在县衙上大大咧咧,仿佛视国法如无物,嚣张至极。

    这个秦枫,还真是有趣!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笑容,让身边的毛骧有些困惑,怎么考试还考高兴了,要知道陛下在深宫中,很少有这么放松的笑容,这个秦枫还真是有本事,凭一张试卷就能做到?

    这题目,的确是反常规,并没有考察圣人之言,孔孟之道,也不是关于国计民生的阐述,居然直接把一个典型案例放了上来,假设考生已经是县令的身份,问他会如何处理这桩棘手的案子。

    这案子,我见过。

    毛骧忽然回忆起三年前的濠州城,便立刻理解了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从何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