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一早,赵朗去镇上送了货,并告诉天香居新掌柜,从明天开始,他就不送虾蟹了。 进入九月,天气渐凉,河水冰凉刺骨,又因着村里人一个多月不停歇的捕捉,现如今河里已经看不到多少虾蟹了。 昨天一天他只收了三斤螃蟹一斤虾,而且来卖货的人说今天不去捉了。 要不是还要去拉丈母娘家的货,他都不打算送那几斤货了,直接留着自己家吃。 林母收的虾蟹和他在山泉村收的不相上下,四斤螃蟹一斤八两虾。 这么点东西每天专门跑一趟也不划算,最主要的是,天香居收着也麻烦。 一两斤虾能干啥?还不够卖四五桌的。 林母听他说从今天开始不收虾蟹了,不但没有惋惜,反而还松了口气。 杏花村的人要比山泉村富裕不少,早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捉金钩和横行了。 毕竟在水里泡一天就挣几文钱的事谁愿意干? 可她没接到赵朗说不收的消息,便也没通知村里人停止捉虾蟹。 大部分人都不干了,只有那么几家孩子在林父那儿读书的人还在坚持下河。 如今听赵朗说不用收了,她立马起身去通知那几家人,不用下河捉虾蟹了。 临走她又说道:“对了,之前和你签了契约的人家让我问问你,九月三你来不来收青菜。” 赵朗一愣,“他们的青菜还留着呢?没有卖给别人吗?” 李海他们连偏远的山沟沟都没放过,没道理会漏了杏花村啊。 林母笑道:“你是不是以为他们都将青菜高价卖给前段时间来村里收菜的人了?” 难道不是吗? “杏花村因着出了你岳父这么一个童生,大多数家里有孩子的人都将娃娃送去了学堂。 十几年下来,村里认字的人有不少,他们对律法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毁约要赔的钱可比赚的多多了,大家虽然心里后悔,但也没人毁约。” 赵朗恍然大悟,还是要识字啊,你看杏花村的人识字的多,就避免了过几天损失一大笔钱的风险。 “岳母,你给大伙儿说一声,就说他们手里的青菜我九月初八来收,一斤按三文钱算,问他们同不同意,不同意我就九月三来收。” 合约里写的是双方若达成推后收购的意愿,便可以推迟收购时间,只是价格由一文三厘降到八厘一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