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女先生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不耽误士兵们跟着学。 有几个士兵稍微认得一点字,还会提出来她这个字写的是不是有问题。 ……然后再被劈头盖脸骂回去。 她左右看看,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有点懵。 “冬!” “冬——!” “冬时!” “冬时——!” “去岁冬时!” “去岁冬时——!” “那两个字怎么念!”有老兵嚷嚷,“笔划那么多!” “这个字念曹!这个字念贼!”女兵大喊道,“曹贼!去岁冬时,我在徐州打曹贼!” “曹贼!”老兵嚷道,“这我就会写了!” 于是女先生暂停了教书,大家都围上去看那老兵写字。 她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探头探脑。 老兵屏气凝神,稳稳地先写了“去岁”、“冬天”这四个字,然后闭目思索一番。 忽然间,他眼睛猛地睁开,用树枝在地上疯狂地划了起来! “去岁冬时,我在徐州打曹贼!得了一头骡子!” 周围一圈人惊叹起来! “王老狗!这个‘骡’字!先生只教了一回!你如何就记住了?!” 老兵得意地挺挺胸,“因为我确实得了一头骡子!” 掌声雷动! 女先生一脸恍然大悟,“没错!就这么学!” “有什么不妥吗?”太史慈递给她一只小小的藤筐,里面是洗净的浆果,“女兵们来当先生教书,士兵都挺愿意学的。” 她把藤筐推开了。 “……就这么混着教,混着学?” “嗯,不必担心,一则有军法在,那些士兵不敢造次,二则有队率督察记录,平日里学习时态度是否端正,要影响他们前程的。” 她之前跟他们开会时的一致观点是,基层需要大量官吏,战争期间会损失官吏,战争结束后会出现缺口。如果他们攻占下新的地盘,那么缺口就进一步扩大了。 当地的人才储备库在世家豪强那里,如果大量用他们的子弟做官,那想查一次隐田,就得请一次客。 ……客请多了有个坏处,要么她真就得在酒宴上挑几个杀杀,要么威慑力就要下降。 ……话说董太师就有请客时随机杀人的习惯,难道阿白真就跟她大父学的这一招? 于是在今年的上计将要结束,一部分女吏回到营中时,陈群出了这样的主意。 先在军营里普及文化,教他们读书识字,也不需要大量的士人进军营来当义务老师,那些女吏就正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