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所谓说着无心,听着有意,郑芝龙却听到了问题的关键:“伱是说程世杰在旅顺建了造船厂?” “这事不是秘密,他从江南挖了两千多名工匠,据说金州那边还有两座船厂,共计三座船厂,其中两个船厂造战舰,一个船厂造商船!” 郑芝龙的心情瞬间变得非常糟糕,要说西班牙帝国,还真有入侵大明的计划,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发现郑芝龙把西班牙的逆子荷兰给揍了两顿,在见识到了郑芝龙拥有三千多艘船,以及二十万人的庞大军力,再也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认为自己有能力征服东方了。 不必大明整个帝国实行总动员,仅仅是一省总兵便足以将他们打出屎来! 郑芝龙除了对大员有了心思之外,对于其他的陆地并没有什么心思,他屯田也是为了养活麾下的二十余万军队,本来他与程世杰相安无事,各自埋头发展,可问题是,现在程世杰居然把目标对准了海洋。 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从郑芝龙锅里抢肉吃,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郑芝龙不能忍了,当然,他并没有下令集结部队,北上与程世杰决以死战。 因为郑芝龙海上的实力虽然强,但是陆上的实力不强,而且大明掌握着他的命脉,他需要货物,特别是丝绸、瓷器之类的抢手货,如果大明断了他的货源,他只能抓瞎了。 但是,程世杰建了造船厂,假以时日,程世杰的实力更强了,就足以威胁郑芝龙的地位,他与程世杰不同,程世杰再怎么说,也是大明根正苗红的勋贵。 程世杰的父亲是大明凤凰山守御千户所的正五品守御千户程永兴,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而且他身上还有海盗的这个污点,他永远不可能成就程世杰的成就。 趁着程世杰的实力还没有强大起来,他只好先下手为强。 …… 杭州湾的海面上,风平浪静。 一支十数艘大型沙船组成的船队,正在满载着货物,这些货物以江南盛产的大米或特产为主,运往辽南。 江南的大米产量虽然不高,但是一年可以两熟,其贱如土,北京的米价快涨到三两银子每石了,但问题是,江南的大米才五钱银子每石,不是他们不想运输到北京去卖,问题是,江南的大米想卖到北京,唯一的水路就是漕运。 可漕运那百万漕工已经变成了吸血鬼,除了孝敬打点,他们赚不到什么钱,真正的利润都被二道贩子赚走了。但是,运到辽南却不同了,每石粮食净赚两三钱银子,一船三千石的大米,一船可以赚九百两。 除去海上水手的吃喝拉撒,还有部分船只的损耗,他们净赚七八百两银子,顺风的情况下,一个月可以打一个来回,一年就可以让一艘新平底沙船回本。 当然,辽南以后,他们并不是空船回来,还可以在辽南买到水泥,羊毛布、钢铁、名贵木材,上好的药材,这些东西在江南能轻松赚到双倍的利润。 特别辽南的特产羊毛布,眼下受小冰河天气的影响,广州都会下雪,更别提江南了,所以,江南人对于这种厚实,透气性好,保暖性极佳的羊毛布需求量非常大,他们拉回来多少,就会马上卖多少。 可以说,跑辽南的商船比下南洋的利润略低,胜在安全,速度快,这支船队是沙船帮的,沙船帮。 明朝曾经也是个海陆并重的大帝国。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江南有数十上百万工匠、水手,为明朝舰队远洋航行效力。 后来明朝禁海后,当年的水手没了活计,便聚集到了崇明岛谋生。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些人除了在岛上种地、捕鱼,也利用自身的航海能力,为东南士绅悄悄跑跑海上运输。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东南海上走私分工逐渐细化。江南这片主要从事货物生产,而福建郑家则负责海上走私,而走私贸易规模,毕竟不如正常贸易那么活跃,不需要那么多的海船,所以崇明的沙船帮,便逐渐被排除在外。 沙船帮虽然有七八百条船,算上船上一股较大势力,然而他们以运输为主,打仗不行,虽然郑氏船队欺负得非常惨,郑芝龙也给沙船帮下了通牒,让他们整体投靠郑氏。 可是沙船帮可是沈家的产业,他们自然不想便宜郑芝龙,在崇祯五年的时候,沙船帮迎来了转机,他们给辽南运输粮食,给程世杰运输船工和技术工匠,赚了不少钱。 可以说,程世杰是沙船帮的大恩人,这些沙船帮的水手们有说有笑,颇为愉快,远洋航行当然很辛苦,但是报酬很高,出一趟海的报酬顶了他们在家干三年农活所得,他们当然有开心的理由。 就在这时,瞭望员忽然叫:“有海盗船朝我们冲过来了!” 负责运输沙船帮舵主沈焕荣大吃了一惊,叫:“赶紧把旗子挂起来!” 水手们七手八脚,将一面红旗子高高挂起。 倒三角的红旗是郑氏的独有的标志,挂起这两面旗子等于是告诉觊觎他们船上财货的海盗,他们的船是受郑氏保护的,同时也向海上霸主郑芝龙交了保护费,想动我们你们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有这面旗子在,沈焕荣也没有担心,在他们的看来,郑氏的口碑还算不错的,典型的拿钱办事,只要给钱,保证海上安全。郑氏作为海上的霸王龙,敢动这头庞然大物保护的船的海盗还没生出来呢! 远处的海面上迅速冒出一角尖尖的帆影,很快,一支船队切开海面,疾驰而来。瞭望员用望远镜仔细辨认旗帜,叫:“是郑家船队!” 整个船队都松了一口大气。是郑家船队就没问题了,他们都向郑家船队交过保护费,郑家船队是不会动他们的。 那几艘快船来得好快,也就一顿饭的功夫便挡在了商船队前面,一字排开,堵住了商船队的去路,为首的是一名脸上带疤的汉子,举着一把大刀喝:“降帆,停船!” 船队不敢抵抗,赶紧降下帆,沈焕荣走上船头向那刀疤脸拱手为礼,叫:“诸位好汉,别来无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