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一般的剑修来说,他们所获得的剑修心法,皆是开宗立派的大师们,凝聚了毕生功力,由自身向外界拓展而产生的感悟所写出来的。 而这种心法,对于剑修来说,只能是作为一种修炼的基础,来辅助修行者控制自己的心境,以及提高境界。 而归心则与普通心法不一样,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从外向内的感悟,是一种人对于剑的本质感悟。 只有参透了剑与人之间最为纯粹的关系,将剑从形转为意,最后再由意重新归于形,这样才能体会到所谓归心的本质。 而想要参透这种本质,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练。 靠人不断的将手中的‘剑’挥出去,一剑一剑的去练习,一刻不同的去学习追风身法,与摧山剑法。 将这两招练得炉火纯青,将所谓的剑意完完全全的刻在心头,将其变为一种本能。 直至这样,才能将所谓的‘剑’归于心。 进而将心中的剑,拓展至整个世界,这便是天下归心之含义。 归心的心法,因此就与普通心法有了极大的不同。 普通心法,只要你学习之后,无论对其是否有参悟,你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收益。 而归心,则有着相当大的极端,在量变未能引起质变之前,无论你思考的有多深刻,对于剑术的理解有多么的高的造诣,悟与不悟,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而一旦将顿悟出归心的含义,那么看待剑的方式就有了极大的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李裕在没有悟出归心之前,会被开了仙人之体的刘晋压着打。 可一旦顿悟了归心之后,就能依靠着归心的感悟,从而将手中的剑法发挥到极致,进而对刘晋完成反杀。 李裕继续对着众人解释道:“一旦顿悟了归心心法,它就会自动的流于形式。” “无论是吃饭、睡觉、走路、喝酒、娱乐、聊天,任何生活上的一切,举手投足之间,都将带着一种归心心法的形。” “所以,当崔师傅对着袁淮安挥舞手中树枝的时候,他挥舞的已经不是树枝了,而是展示着自己对于剑意的理解。” “或许外人可能参透不了,也不会觉得挥舞树枝的动作有什么样特别的含义。” “可就像诸位所说的一样,那位袁淮安,可是一位大罗金仙,是一位剑尊。” “以他对于剑的理解程度,估计是能够看出,崔师傅挥舞树枝时所展现出来的剑意理解。” 这一番解释说完之后,刚刚还有些对李裕瞧不起的众人,一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大伙们纷纷朝着李裕投去了诧异的目光。 神情之中带着些许的困惑以及一丝丝的明悟,同时还有着一种对李裕的惊叹。 总的来说就是——虽然听不太懂这小子这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好像挺有道理,还挺厉害的样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