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一百五十支杀胡铳-《明末小兵》


    第(2/3)页

    有雄姿强军为后盾,天下事本官有何不可?

    这就是秦明的觉悟。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消弭流言不二法门。哄嚷一时的“争军户”事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终于在一个月后就沉寂在时间的浪『潮』中,沉的连个响声都没有。

    时间飞快到了崇祯九年四月底,今天堡内出了一件令秦明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火器厂的工匠们,日夜赶工,终于在昨天赶造出来了一百五十支杀胡铳。

    一个月一百五十支杀胡铳,对于其他堡来说,或许一个月能造出一百把鸟铳,都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但对于秦明来说,还是有些不满意。

    秦明思量后,又与沈二商议后,决定在新增工匠五十人,优先从堡内的新居民中挑选匠户,挑出了三十二个有过制造火器经验的工匠,最后又通过曹德智,从左卫城内招来了二十个经验丰富的火器工匠。

    对于外来工匠,秦明只有一个怪异条件就是工匠需是成家之人,夫妻二人自愿来杀胡堡,需要二人双双编入杀胡堡。这个条件没有遭到多大抵抗,也没横生什么枝节,除了好奇这奇怪的命令之外,便没再说什么,最后引进的那二十多个匠户,均是成家之人。

    工匠多了,为了更快的生产杀胡铳,职责划分就显得比较明显了。

    首先,秦明决定把工匠们分为五个小组。

    第一个小组就是以沈二,跟他弟子冯丰等几个非常优秀的工匠组成的设计组。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各样新式火器。

    然后第二是筹备组,负责筹备制造之火器所需要的材料。

    第三是生产组,主要负责生产杀胡铳的枪管,膛线,以及火器所需要的子弹等。

    第四组是装调组,主要负责对杀胡铳的装配,检验还有维护等工作。最后一个就是后勤组,就是杀胡铳在实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并改善。

    每组组长一人,副组长两人,薪资升迁全凭绩效,就是工作成绩,杀胡铳的质量,数量来决定。

    对于划分这几组,秦明只有一句话,各司其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