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翻云覆雨南明朝-《空降1630》


    第(2/3)页

    那么在金陵是谁掌握了军权呢?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自从在罗英山被高峻山大败之后,一蹶不振,被马士英调往徐州与义军对峙,目前只有兵马万余人,已经不会有人去注意他的存在。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同邑,同起为盗,原为李自成部将,绰号翻山鹞,于崇祯八年降明。与同为李自成部将的刘良佐兵败被俘而投降不同,高杰是主动“弃暗投明”的,因为他捅了娄子——勾搭上了李自成的夫人邢氏。

    黄得功,号虎山,明末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军中号黄闯子,为京营名将,在与义军的战争中,他迫降义军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战功赫赫,升任庐州总兵。

    刘良佐,字明辅,山西大同左卫人,李自成的部将,兵败投降明廷,后参加对义军的追剿,升任总兵官。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原山东总兵,因调往河南剿匪兵败,领兵南逃至淮安,没敢再回山东。

    当下能够左右局势的就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这四位总兵,他们都隶属于凤阳总督马士英。而守备凤阳的太监卢九德则是朱由菘的老熟人,卢九德在万历年间曾在皇宫中服侍过老福王朱常洵,他可是一个力挺朱由菘的太监,他当作朱由菘的面表态,当年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将你爹扶上马,这一次本公公有军队在手,一定要把你扶上马。

    正当金陵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桂王登基时,卢九德开始在武将之间密谋串联,意图凭借武力,强行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

    实力派们一向垂涎于拥戴新主的“定策之功”,从而提高政治地位,夺取朝廷上的话语权。因此卢九德的动议,很快得到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大总兵的积极响应。不久,总兵刘泽清,也从东林党的阵营中倒戈,加入卢九德这边。

    四大总兵纷纷倒戈,最先感到郁闷的不是史可法,而是凤阳总督马士英,因为这四个总兵名义上都是归他节制的。一旦部下大功告成,马士英必然先被架空,再被淘汰,最后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关键时刻,马士英转变阵线,站在了支持朱由菘的队列中,他将史可法与他密谈时交出来的“七宗罪”,递给卢九德作为加入的投名状,并向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提出了拥立福王的倡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