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一想到南韩和岛国国内那居高不下的物价。 嗯,对,就是这种节奏。 鹅毛大雪落下,北国风光令人沉醉,飞机从嘉峪关起飞,飞向兰市。 这一年,华夏农业发生了诸多重大的变革,嘉禾也再一次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王生物、嘉禾生化、棘小白完成涅槃,成为了嘉禾系新的中坚力量。 至于天禾种业、苜禾农牧、河西乳业、丰凯农机依然充当着老大哥的责任。 德农农资、嘉禾粮油、东和农机、嘉禾超市、爱上生活、惠农网则组成了重要的流通渠道,是嘉禾的血管。 青禾农业、猎鹰农业、河西牧业、沙海农牧则兼具生态治理与提供原料的重任。 嘉禾国际、嘉禾非洲、嘉禾中东则是各大板块业务出海的支点。 但在郭阳心里,这些公司都要依仗嘉禾生态。 只能他才知道生态治理提供的自然能量才是嘉禾系能不断壮大的源泉。 噢,差点忘了还有他游戏人间的戏作:向阳湖国际钓鱼基地,如今,在路亚运动领域也成了国内的扛把子。 今年要不要去钓鱼呢? 只思考了一瞬,郭阳就抛弃了这个想法。 他和林可青接触了这么久,老这么拖着也不是个事。 这次来兰市也该有些进展了。 … 北美,伊利诺伊州。 这个曾经是美利坚‘粮仓’骄傲象征的农业州,这几年来,却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 寒风瑟瑟,卷起了片片雪,也卷起农场主们心中的焦虑。 破败的农场,锈迹斑斑的收割机,诉说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农业帝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 “来自华夏公司的玉米和大豆种子,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你在忽悠我吗,约翰?” 两个男子正在一个老旧的农舍里喝着酒,聊着天。 问话的人叫杰伊·皮克,而在其对面则是约翰·史密斯,两人都是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也是多年的好朋友。 在上个世纪,联邦凭借着转基因技术和规模化农业,将大豆产业推向了巅峰。 伊利若伊州肥沃的黑土地,成为高产大豆的摇篮。 两人也都靠着种大豆发了家。 然而,从两三年前开始,一直引以为傲的高科技种子却失效了,反而被杂草和铁蒺藜折磨得痛不欲生。 规模化的农业对资本的依赖程度极高。 高昂的转基因种子费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购置,以及农药和化肥,让许多农场主不得不背上承重的债务。 现有的大豆价格也不能覆盖猛增的种植成本,两人不得一次又一次的贷款。 最终,在今年,杰伊·皮克撑不住了,无力偿还贷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农场被拍卖。 在这关键时刻,他的老友,约翰·史密斯向他伸出了援手,缓解了他的还款压力。 这让他惊呆了! 两人打了一辈子交道,谁不知道谁啊! 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技术是在约翰之上的,但现实却是,约翰的农场在今年爬出了泥潭! 甚至还有余力帮他一把! 这让他极为好奇约翰的农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约翰刚才却告诉他,他的农场是在一家华夏公司的指导下完成了新生。 开什么国际玩笑! 想当初,伊利诺伊的大豆有一大部分都是出口到了华夏的啊! “时代变了,杰伊。” 约翰闷了一口酒,吃了一片牛肉,说道:“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一家华夏公司能解决全美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这几年,他们尝试了很多除草的办法。 火焰除草、中耕除草,也确实有用,但成本却不断上升,而且并不能将杂草和红火蚁根除。 这让生产的大豆和玉米在国际上都失去了竞争力。 次次都只能含泪出售。 杰伊不解的问道:“他们研究出了什么新型农药吗?” “也不完全是。”约翰说:“很不可思议,他们用蜻蜓消灭了红火蚁,然后用生物农药扼制了蒺藜幼苗。” “哦买嘎,你确定是蜻蜓?” 杰伊也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你说是什么剧毒的化学农药,他都愿意相信。但蜻蜓? 就这么简单?联邦是没有蜻蜓吗? 那不可能! “一种黄蜻蜓,搭配生物农药,可以防住红火蚁和杂草。”约翰说道:“还有他们的种子,表现也很不错,而且不是转基因种子。” 说到转基因,杰伊心情有些复杂。 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把超级杂草的锅丢给了转基因,这就是一种抗性杂草。 想了想,杰伊问道:“这家华夏公司的产品哪里能买到?” 约翰摇了摇头,“事实上,除了种子,他们的农药和天敌工厂都还没建起来呢!” “那你怎么?” “诺,那条公路对面就是华夏种子公司的育种基地,紧挨着我的农场,去年我农场里的杂草和红火蚁蔓延了过去,影响到了人生产,今年就给我推荐了他们的产品。” 约翰顿了下,笑道:“你也应该听过他们,亚洲鲤鱼加工厂也是他们投资的。” “买嘎的,原来是他们。” 6=9+ 这事很有名,在比尔兹敦更是如此,桑加蒙河从这里汇入伊利若伊河,再往南汇入密西西比河。 是重要的通航水道。 然而,河道已经被完全被亚洲鲤鱼占据。 它们弹跳惊人,每当运粮船经过时,不仅会被亚洲鲤鱼撞击,船舱里也总会多出几十条亚洲鲤鱼。 不仅毁了河流生态,还给通航带来了诸多麻烦。 所以,当有华夏人在比尔兹敦镇投资亚洲鲤鱼加工厂时,整个斯普林菲尔德市都引起了轰动。 斯普林菲尔德是伊利若伊州的州府,是全州的政治中心,诞生了林肯等著名政坛人物。 比尔兹敦就在这个城市的西部。 据说这是某位议员拉来的投资,对这家亚洲鲤鱼加工工厂寄予了厚望。 亚洲鲤鱼是所有人的噩梦。 但没想到在农业上还有对付红火蚁和蒺藜的技术。 杰伊问:“他们的工厂什么时候能投产?” “明年开春前肯定可以。”约翰确信的说道:“到时在斯普林菲尔德应该就可以买到。” “好,明年带上我一起。” 同一时间。 余秦也完成了对全王生物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的考察,陪同他的是李央,以及全王北美公司的米切尔·贝里。 “进度比我想象中快。” “本来也只是生产车间,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快是自然的,明年全王也能赚美利坚的钱了。” “哈哈哈。” 余秦和李央两人是用中文交流的。 一旁的米切尔听得一头雾水,但看着两人对着工厂大笑,肯定对他的工作比较满意的。 想到这家公司拥有能对付红火蚁和蒺藜的技术,米切尔就一阵热血沸腾。 华夏人来拯救美联邦了。 … 印度,马邦。 来印度后,程迪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孟买大学的农田里。 像一名兢兢业业的育种研究员一样,搞着科研育种。 从国内引种的众多品种,也被他种到了孟买的农田里,其中包括作为杀手锏的甘蔗品种。 孟买大学作为印度知名高校,农学院的农田也遍布马邦各地。 于是程迪借着研究的名义,将‘种子’推广到了马邦西部的城市:艾哈迈德讷格尔。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种子也被他送给了各地的大农场主。 不得不说,马邦的自然条件确实得天独厚,甘蔗一年可以种两季。 1~3月种植,到5~7月份收割; 8~9月种植,12月中旬收割。 如今,正是第一批甘蔗收割的季节。 艾哈迈德讷格尔甘蔗育种田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