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主角哈尔的名字,再第二次读的时候, 多念了几遍,才发现‘哈尔’的读音和‘饥饿’的读音很接近。 暴食篇的主角叫饥饿,当已经看过整篇故事,而发现这点的时候,卡罗尔整个头皮倏然有些发麻, 心灵中有种说不出的震撼,不禁地就又再想起了这本书的标题。 “主说:信我的不堕地狱,直升天堂。” “信我的,能得到面包牛奶,美色金钱,能永享极乐——撒旦。” 回头再看这简介内容,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卡罗尔沉浸在这种感觉中, 重新看着暴食篇章。 暴食篇章中,主角哈尔凭借着夜晚出摊售卖当地的一种饱腹食物,而勉强维持着生活, 来到他摊位上的人都是已经饥肠辘辘的人,他们贪婪着,狼吞虎咽着吃着哈尔卖给他们的食物, 恨不得一口就将裹着蔬菜的面包吞进肚子里, 书里描述了再哈尔摊位前人最多的时候,一个个顾客或是蹲在地上,或是站在路边, 抱着裹着蔬菜烤面包狼吞虎咽的景象……这一幕景象是很震撼的。 作者描述说,就像是将一块食物抛进了满是沙丁鱼的池塘,就像是一滴蜜滴落在了蚂蚁窝跟前。 而在一次从深夜出摊回家后,哈尔的生活遭遇了变故,他的孩子在家里独自一人时, 从没有玻璃,而用朽坏了的塑料遮挡着窗户上摔了出来,摔下了楼。 直到哈尔回家的时候,才再夜色中听到他孩子已经变了声音的呼救声, 而当时,他的妻子还在另一处洗衣厂里彻夜工作。 这一变故,撕碎了哈尔一家原本就脆弱的生活。 不堪重负的哈尔妻子再回来得知消息之后,就一下疯了……书里描述说, 哈尔的妻子,从地上挖起了一块脏兮兮的泥土,将它作为菜,拿进了厨房, 经过一阵烹饪过后,几乎没有变化的泥土被盛到了哈尔晚餐的餐盘里,是块带着裂纹但还没碎的盘子,是哈尔捡来的。 哈尔看着叫他吃饭的妻子,抓起一块餐盘里的泥土,放进了嘴里,细细咀嚼…… 而哈尔, 则是将从楼上摔到地上一天的孩子抱去了这片区域唯一的诊所。 诊所的大夫在哈尔的苦苦哀求下,答应他救治他的孩子,但是需要一千美金。 而作者后面的描述,暗示了,疯了的不止是哈尔的妻子,还有哈尔。 哈尔的孩子其实应该是早就死了,早在从楼上跌落的时候就摔死了。 哈尔不过是给自己在虚幻中也制造了一个达不成的目标——一千美金,将不能拯救孩子的责任彻底归结在自己身上。 后面,哈尔在出摊深夜回家的时候, 曾经路过那诊所,哈尔对诊所的大夫说,他很快就会凑够一千美金给他。 诊所的大夫似乎是骂了他,但书里的描述从哈尔的角度出发,写得是诊所大夫在训斥诊所的护士, 护士说:“医生,顾客们投诉诊所门前臭得厉害。” 大夫骂道:“你就不能将它扔远一些吗?” 仔细看才看明白,这里大概说,哈尔的孩子或者别得什么人尸体扔在诊所门口。 不过, 也正是因为哈尔要挣一千美金,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为了多在夜摊上卖些钱,攒钱,哈尔开始克扣自己的食物, 他精打细算着,只为了多拿一些食物去卖, 甚至为了饱腹,他往水里加进去一些泥土,不时就喝一口。 虽然他摆着的摊上,卖着的就是些饱腹的食物, 他也想如同他摊位上其他人一样‘暴食’, 但他的烧烤架上摆着的那些食物从来不属于他。 就像是文中描述的, 火炉炙烤着那些蔬菜和面包,也炙烤着哈尔。 最终,自然是一个悲剧。 哈尔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他栽倒在地上,眼睛已经昏而出现幻觉, 将地上的泥土当作美食,一次‘暴食’, 书中对这段的描写很仔细,仔细地描写着哈尔是如何暴食,如何狼吞虎咽,不停歇地吃着他幻想中的食物,现实中的泥土, 直到最后弥留之际, 哈尔再摸出了自己兜里这些天攒下来的钱,数了遍, 总共只有66美元,对比一千元的目标还遥不可及。 但哈尔数完却笑了,似乎是钱够了一样, 就在这笑容中,哈尔死了。 篇章的末尾,只写了句“埃里克诊所的护士将诊所门口的臭东西再扔远了些,诊所门口闻不到臭味了。” 这第一篇章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整个故事都在压抑中进行,压抑的人都似乎要喘不过气来。 这就是个压抑的故事,并没有其他通俗小说的主角那样激昂。 作为读者,似乎是能想出许多剧情的进展让哈尔脱离困境, 但带入到哈尔的视角来,又只剩下深深的绝望。 就像是四周都是高到无止境的高墙,怎么抬头也望不到尽头的绝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