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16章 我也是个喜欢科幻的读者 “……同时,国外各大国依托‘观测者文明’赠送技术建造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也相继点火。 各国开始了聚变反应堆的大量建造工作,社会进入大建造时代。一个个相继建成的聚变反应堆将提供庞大的能源,这些庞大的能源将刺激生产力迅猛提升,俨然是又一次工业革命。” 之前的剧情, 纪拙就写到了主角观看新闻的一幕。 新闻上自然是关于可控核聚变点火成功的铺天盖地消息,和热火朝天的新聚变反应堆建造项目在各地开始, 同时开始的还有大量原先因为能源问题而搁置的项目。 网络上有人说,要将戈壁化为良田,将荒漠化为草原……俨然是人类真正征服这颗星球的开始。 …… 粗略地看了眼之前写得章节, 纪拙再新起了一章,开始今天的码字。 “……人类文明的价值?” “吴木自嘲,在如此的大建设,大科技发展的时代,他连自己的价值都有些弄不清了。 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升,发展,似乎都和他这个历史学者没什么关系。 于是吴木决定……先想明白自己的价值吧……” “噼里啪啦……” 键盘声在书房里持续响着。 随着新章节字句的丰富,剧情也在继续往下展开。 文中, 作为历史学者的吴木依旧能每隔段时间收到一些官方那边给他这种曾经与会学者发来些相关信息。 不过吴木也就时不时看一眼这些消息中的结论, 大多数时候,也就正常在大学里教学,依旧从事着历史方面的研究, 只是随着社会进入大建造大发展时代,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人自然是逐渐变少。 更多考入大学的学生,自然是更多的选择符合这个时代的一些专业, 比如国家对理论学科的措施刺激,让不少学生选择理论学科方面的学习, 也有更多的人因为知道了‘外星文明’的存在,将学习的专业选在了更靠近星空的方向。 同时,‘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技术资料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也给了不少学者启发,各种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也在这段时间内井喷。 而各大国也因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掌握,有了足够的能源富余, 还是因为‘观测者文明’的存在,而采取了一些措施, 比如有学者提出,在地外空间,或者是月球上建造新的,更大型的射电望远镜,引力波监测装置等等各种超大型科研设施, 尝试对太阳系外的‘幕布’进行观测,看这些人类更‘清晰的眼睛’,能否让人类看清一些幕布的性质, 也有学者提出,发射更快速更大型的探测器,往太阳系外的幕布靠近,即便现在能建造出的最快探测器,到达太阳系边缘也不知道要多久。 而因为能源极大丰富带来的生产力极大提高,这些计划最后都基本成型。 吴木得知这些消息也是从官方内不时同步给他的信息中。 从一位历史学者的角度来看, 吴木觉得这或许是件好事,对外开拓总比窝在一颗小小的星球上不断内耗的好。 而‘观测者文明’的存在也给了人类文明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能这只能活几十年一百来年的人类将目光放到更长远的地方,只是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 纪拙费了不少笔触,去写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后带来的变化, 时间也飞跃式地跨过了数年时间。 数年内,吴木所在国家各聚变反应堆的建造项目同时开工,各地的聚变反应堆也相继落成点火。 其他大国也基本是同样的进程。 人类文明跃升到聚变能源时代。 同时,因为‘观测者文明’馈赠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本身就足够完善,已经能建造小型聚变反应堆。 人们将聚变反应堆安上了航天器,取代了传统化学能源推进,人类实现了地月稳定往返, 于是月球基地和月面科研装置开始相继落成。 而与之相对的,也是整个社会大量人员投入到这些大建造项目中。 文中的时间飞跃到数年后的一天就再平缓下来。 主角吴木这段时间有些烦躁, 虽然能源丰富带来的生产力提高,让他这个历史学者也受惠不少——工资福利提高了不止一倍。 但他却感觉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他有种和社会脱节了的感觉…… 他近段时间已经很少去思考‘观测者文明’留下的第二个问题, 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从脑海中冒出来,然后就再暂时搁置。 只是知道,好像还有些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也未听到什么进展。 这会儿吴木刚和他专业的学生们上完专业课, 课堂上加上他总共也没十个人,对于这种现状吴木也不觉得是什么太坏的事情, 在未来可期的时代下,科技大发展的思潮下,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来研究历史。 只是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价值。 带着这种迷惘,吴木有些浑浑噩噩的,在路边踱着步,没有回住处,一路走出了大学。 …… “噼里啪啦……” 键盘敲击声断断续续响了一下午, 纪拙再码了一整天的字。 剧情之前就已经理清楚了,加上这越来越高的速度属性, 码得还挺顺。 屋外的太阳从正当空到西斜,最后天空被夜幕替换,夜色淹没书房里。 纪拙才再停下了手上码字的动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