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你这也玩真诚?-《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3)页

    “即便是这样,我们在返回的时候,也遭遇了对方的斥候,但是对方并没有追赶,而是在距离我们三四十米远的距离,跟了我们一段时间就撤退了。”

    听完这个斥候所说的话,李道宗就明白了,这应该是对方主帅的命令,或者说,这个于令有点意思啊。

    这么慢的行军速度,数量极多的斥候,这意味着偷袭几乎成为了不可能。

    虽然他们就根本没准备偷袭,只是准备防守,但对方这么做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这种稳重到极点的行军速度显然就只有一个目的,不想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也就是说对方是为了求稳,以及根本不赶时间。

    或者说,李道宗很快就想到了对方的目的,消耗他们的辎重粮草。

    多出一万大军,对新罗和百济其实是有压力的,在外界看来,大唐军队抵达这里必然是新罗百济出钱、出粮草。

    再说了,大唐军队抵达这里,自然不可能只是吃饱喝足就可以把?应该要出一部分钱才行吧?不然新罗百济说不下去啊。

    所以对方才会出此办法。

    但高句丽说起来,也有几十万军队,他们的自持能力可比新罗百济强多了。

    消耗新罗和百济的国力和辎重,所以速度自然不用太快,另外就是试探大唐的反应了。

    而且时间长了,大唐士兵一直在异国他乡,精神方面的消耗也是消耗。

    可以啊,这个于令也不是草包,看起来高句丽的这些将军们当中也是有一些真材实料的。

    这要是以前的大唐,估计是肯定消耗不起的,不说别的,大唐以前光是府兵制这种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就不太现实。

    时间长了对大唐国内消耗很多,但现在的大唐就不一样了,现在可以说,养这一万人……毛毛雨了。

    甚至不仅仅是这一万人,大唐还能养十倍这一万人都没问题。

    大量的运输舰所能运送的粮食太惊人了。

    啧啧,这个消息他们迟早都能知道,毕竟大唐没这样过,到时候不知道高句丽该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反正我大唐来了,只是平稳局势的,没有战争自然就是平稳了。
    第(2/3)页